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江蘇利用信息技術打造監管平臺
【www.u2pu.com南京純水設備】從蘇北到蘇南、蘇中,江蘇省市縣鄉四級生態環境部門,正在為了一項共同的事業努力著——建設好、運行好、利用好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
從去年試點到如今,從城市到農村,平臺建設的成效逐步顯現,30余萬條污染防治線索納入平臺,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治污攻堅的合力初步形成,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解決。
平臺的建設,體現了生態文明思想、黨中央關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在江蘇的貫徹落實。由于平臺嵌入了紀檢監察模塊,采用了“線索歸總、全程監管、履職留痕、分析預警、跟蹤問責”的模式,充分發揮了紀檢監察部門的日常監督作用,推動了各方責任有效歸位落實,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撐。
嵌入監督模塊,倒逼各方履責,治污攻堅合力初步形成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要使各部門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而從近年來的實踐來看,南京工業純水處理設備部分地區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責任不落實、部門不履職的情況。同時,各地攻堅相關信息數據還沒有有效聯通,存在多頭辦理、重復辦理的問題。
根據江蘇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指示,在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委主任蔣卓慶的親自推動下,在去年徐州試點的基礎上,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會同省生態環境廳啟動了平臺建設。堅持系統思維和問題導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平臺。緊緊依靠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的嵌入式監督,對各級各部門污染防治責任落實進行再檢查、再監督。
據介紹,平臺采取“1314”框架體系,即對13個設區市問題線索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將14個擔負生態環境保護法定監管職責的部門全部納入,由紀檢監察機關對各地各部門實施全流程實時監督。平臺設置了問題線索收集、黨委政府履責、職能部門處理、社會公眾監督、紀委監委監督、數據綜合分析6個模塊。
通過這個平臺,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對生態環保職責的認識更加具體化。平臺上每天都會交辦多個線索到各地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這切切實實讓他們感受到了責任和壓力。對生態環保責任的履行,就是在一個個問題線索的處理中完成的。
同時,攻堅辦發現,以前不太好協調的工作,現在容易多了。今年4月,江蘇衛視曝光了揚州大橋南側公交停車場場地揚塵污染嚴重問題。市攻堅辦接到問題線索后與市紀委監委會商發現,曝光的停車場所在公司屬于市國資委,最終將整改責任單位明確為市國資委,并將其和下屬的13家國企全部納入監管平臺。
那么,紀檢監察機關自身在平臺中是如何定位的?
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駐廳紀檢監察組組長王金泉的思路很明確:立足于“監督的再監督”定位,用大數據思維聯通線上和線下監督,將精準監督貫穿于治污攻堅全過程。
線索全過程監督,一個問題也不放過,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如果說平臺的第一個特點是“部門全覆蓋”,南京實驗室純水處理設備第二個特點就是“線索全收集”。“全”體現在,平臺對接了“12369”、“12345”、移動執法、數字城管等與污染防治相關聯的所有業務系統,將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問題、長江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省人大重點關注的突出環境問題、省政府掛牌督辦問題、群眾投訴舉報問題等線索“一網打盡”。
也就是說,江蘇省從大到小、各領域各方面的環境問題,一個也不放過。
就在記者觀看平臺運行這一刻,一條來自泰州市海陵區“12345”的線索進入了系統:群眾來電反映佳佳化妝品店從早到晚使用高音喇叭,噪聲嚴重擾民。
截至9月9日,全省納入線索307715條。一天之后,線索總數就突破了31萬條。
“對生態文明思想的貫徹應該是具體、實在的,我們希望通過一個個問題的解決,見到污染防治的成效,從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吳昌子說。
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實在增強。
在徐州,云龍唐坊村的老秦登錄平臺后,一鍵舉報了溝塘路西拆遷工地揚塵污染問題,當天就得到了處理意見,老秦直呼“沒想到這么快”。徐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鄭春偉介紹說,1月1日至6月25日,徐州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5.3%,各縣(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均持續上升。
在宿遷,一篇《自從有了你,宿城區群眾幸福感噌噌UP》的文章很火,講的就是平臺運行帶來的效果。“村里有人向小河扔死豬,通過平臺一反映,短短幾天就被清理干凈了。”“女兒中考期間隔壁小區工地清晨就施工,在平臺上反映后第二天就沒有噪聲了,孩子睡得好,成績也棒。”
大家對平臺的喜愛和支持溢于言表。
正是由于有紀檢監察機關的眼睛盯著,大大小小線索的處置、問題的解決、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有了更強大的推動力。
用問責托底,以嚴管體現厚愛,生態環保鐵軍隊伍正在壯大
按照平臺設計,線索處置每個環節都有超期預警,一旦出現三級預警,紀檢監察機關立即介入;一旦出現失職瀆職情況,立即啟動問責程序。
截至9月9日,全省各級紀委監委通過平臺發現問題并實施問責232人,下發通報曝光333份,下發紀律檢查建議106條。
點開預警平臺上一份“督辦通知書”,上面顯示:XX環保局,你單位受理的問題線索執法不規范,進入三級預警,請迅速開展核查并將整改結果及責任追究情況7日內上報。有人擔心,這樣的制度設計會造成依賴問責推動工作的局面。事實上,大可不必。問責承擔的是托底功能,線索處置出現黃色、橙色預警時,紀檢監察機關并不出現;只有出現紅色預警時,才會介入處理。也就是說,兩級預警給足了相關部門解決問題的時間。
強化問責,恰恰是為了減少問責。設計分級預警機制,就是希望能提醒領導干部積極作為,避免出現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現象。南京反滲透純水處理設備這也正體現了嚴管就是厚愛。在實踐中,大多數部門在被黃色、橙色預警過程中,就會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問題解決到位。平臺的運行過程,其實也是生態環保隊伍不斷提升政治站位、增強能力素質、規范行政行為的過程。
平臺運行以來,全省污染防治問題線索按期辦結率穩步提升,紅色預警次數逐步下降,問題處理效率和質量實現了“雙提升”。以徐州為例,市、縣、鎮三級執法過程更加規范高效,線索處置時限壓縮80%以上,各類不規范執法、超期辦理等預警率由原來的17.40%降至3.63%。從隊伍建設角度看,平臺正在成為江蘇省打造生態環保鐵軍的有力抓手。此刻,江蘇省市縣鄉四級生態環保隊伍都在全力建設、運用平臺,也都在被平臺改變著、錘煉著。
平臺是新生事物,還在逐步完善之中。在線上與線下監督結合、推動黨委政府履職盡責、加強公眾監督等方面,仍需進一步探索和努力。但可以明確的是,平臺帶來的各部門聯動,帶來的群眾支持和參與,帶來的不斷壯大的鐵軍隊伍,一定會為江蘇治污攻堅注入磅礴力量。平臺建設政治站位高,體現了生態文明思想在江蘇的落地見效。同時,平臺頂層設計科學、創新意識強、效果佳,實現了工作狀態透明化,讓黨員干部在被監督的氛圍下工作,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蘇省正在與生態環境部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平臺建設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我們將進一步提升制度化、信息化、公開化水平,建好、管好、用好平臺,以強有力的監督助力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
- 上一篇:工業廢水零排放濃鹽水處理工藝探討 2019/9/17
- 下一篇:“十四五”期間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企業轉型環保低碳發展 2019/9/17